《好書推薦》科學界的生存指南:如何在學界生存,找到自己的定位— 想法與反思

Cheng-Yu Huang
Feb 13, 2022
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

就像大自然一樣,在科學界的職業生涯也充滿了未知與不確定性。

我認為科學家(尤其是在學術界)的職業生涯與藝術家的生活相當類似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題目和做研究的方式,如同大多數藝術家有自己的「作品風格」一樣。許多學術研究工作的報酬並不高,而且相對不穩定,大多是以「年」計算的約聘制。但如果你的工作受到肯定,你可能會成為一名實驗室主持人(PI,principal investigator),或甚至成為這個領域的「名人」,頻繁地被邀請參加會議、作為某個計畫的領導者等等。但這種機會是非常罕見的,好比說在藝術界裡,有很多獨立的音樂創作者,但只有少數人能夠登上排行榜並保持活躍多年,其他人仍得在生活中掙扎。

去年八月,目前正在攻讀奈米科學博士學位的朋友Tim,向我推薦了一本書: Peter J. Feibelman寫的 <別讓畢業變失業:有了博士學位還不夠,你更需具備學界和業界的生存力 (A PhD Is Not Enough!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) >。我目前正在申請博士班,發現這本書的書名與我很相關,所以我決定從Bookdepository買一本來看(我對Bookdepository的評論)。我最近讀完了這本書,發現它對我這個正在步入科學職涯的人來說,非常有幫助,也很有啟發性。以下是書中提到,最令人難忘且讓我重新思考我對科學職涯看法的三件事。

#1 我必須認真

這本書提醒了我,身為一名科學家,我必須認真對待我的職業。科學研究大部分都是在大學與研究機構裡進行,當我的環境裡都是年輕、工作經驗不多的人,會使我忘記做科學是一份工作,也讓我在做出職業選擇時有點過於隨便。具有創造力的「科學」,本質上可能讓我的生活更有趣,但同時也浮現出另一面的問題:缺乏對科學工作嚴肅認真的態度,很有機會讓我迷失方向。至少我必須要認真地對待自己,人們才會認真地對待我。

書中提到了幾個方法,可以清楚地告訴別人你對科學工作是認真的。首先,聰明地選擇一個研究題目、執行並且「完成它」,再來,你必須能講出一套完整的科學故事(關於如何選擇題目,我將在第2點中提到)。要想在科學界有一番作為,你要展現可以完成預期計畫的能力,並向別人展示你的成就。最好的方法,是在規劃你的題目/研究方向時,每一年或每完成一份工作後至少要有幾篇發表。或者,如果專注在比較長時程的題目上,你需要思考在哪個中繼點設下里程碑、發表論文,來向科學界展示你的研究進展。殘酷的事實是,發表的數量是衡量你在科學上有沒有生產力最常見的指標。

另一點在書中被提及的是:讓你自己出名並讓大家知道你是有用的人。從職涯的早期就能嘗試在學術界中建立自己是「誰」。我可以想到幾種方法:與人交談、合作、積極參加會議與把握任何可以和人交流的機會。此外,特別是在資訊時代,擁有個人網站來展示你的作為,使你在網絡上可以被找到,即使僅僅是建立一個領英(LinkedIn)帳號,也都會是非常有效的。

作者建議的另一件事,是你要決定在科學的「哪個領域」裡打響你的名聲。我在不同的實驗室做過幾次實習,但我知道,最終,生命是有限的,我必須決定花時間在什麼事情上,這是我在職涯中要牢記的事情。

#2 要現實

這更像是上一點的延伸。書中提出了三個與「現實」有關的問題。

首先,在選擇領域時,要現實。儘管你對科學有好奇心並且在「熱門的」領域上有野心,但在決定投身一個領域之前,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「冷靜的」分析。作者主張,應該選擇一個能展現自己優勢的領域,從一個更容易獲得肯定的領域裡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是比較聰明的。

第二,在選擇題目時,要切合實際。要去思考這個題目是否有助於發展你長期的科學興趣(scientific interest)。它是否建立在你的經驗之上?是否引領你邁向預期目標?另外,最好選擇一個能在短期內有產出的題目。除了這本書之外,這裡還有一篇關於如何選擇科學問題的文章,你可能會覺得兩者有所相悖,但我強烈建議你閱讀一下。

最後,在做研究規劃或作出承諾時,也要現實,這是我想多加改進的地方。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:我告訴別人我會在一個緊迫的期限內完成某件事情,但卻最後無法按照我的承諾完成。我在擬定計劃時不夠現實。在作出承諾時,謙虛一點總是比較好的,「低調可能比誇大你的能力更可以為你贏得尊重」。

我知道,過於現實可能會扼殺創造力,並有可能讓做科學研究的過程更加枯燥。所以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,是我在這條路上要面對的課題。

#3 成為技術或問題導向的人?

作為一個目前致力於解決蛋白質結構的生物物理學家,我發現自己只關注於事情的技術層面,而很少瞭解我所解決生物問題的重要性。例如,在過去的一年裡,我一直致力於計算某種病毒的結構,但在提交論文前的最後幾個月,我才開始明白我為什麼要做這項研究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,有時我自豪於不懂生物學卻仍在生物實驗室工作。這可能對我的職業生涯相當有害。

根據這本書所述,僅僅成為一個技術導向的人是不夠的,這只會讓我成為一個非常好的「技師」,而不是一個科學領導者;雖然有某部分科學家是掌握了一種方法,就把它應用於任何事物並發表很多篇的論文,但正如作者指出,這種情況很少見。如果不關注及思考具有科學意義的問題(對我來説是生物學問題),這種好事不會持續太久。

作者強烈建議應該 「教會自己以問題為導向來規劃研究題目,無論是要使用什麼技術來解答這個重要的科學問題」。

因此,作為2022年的新年期許(new year resolution),我想透過閱讀文獻綜述和文章以及和這個領域的人交流,在今年學更多的生物學知識。到今年年底,我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問題,不僅有趣,也是從數學的「技術」層面上能夠解答的。

除了上述內容外,書中還涉及到如何做簡報、寫學術論文、面試、獲得資金以及建立研究計劃。雖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與我目前的階段有關,但我覺得讀起來相當有用,先瞭解到隨著我在科學事業上進一步的發展,可能有什麼事情會發生。

你要對自己在科學上能否成功負起責任

人們可能會說,這些東西最好通過實際經歷來學習,但正如本書最後一章所說:

「經驗是最好的老師,但前提是那個經驗不是致命的。」

所以,為什麼不向他人學習,在你到達目標之前就知道所有的低谷和挫折在哪裡。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任何正在考慮,或已經在從事科學工作的人,我相信你會發現它很有幫助。

原文書連結:BookDepository

中文翻譯書連結:博客來

--

--

Cheng-Yu Huang

PhD student @ University of Cambridge, a Taiwanese-Japanese Biophysicist with teenage years stayed in the UK. Reading, writing and singing when not sciencing😉